望闻问切,色脉合参,是保证精确辩证的必要条件。其中,脉诊在反映身体的病理状态时,最全面,也最精准。

仅凭三部九候之脉,便能知五脏六腑之病,令很多人觉得神奇无比。

但是,很多人都学不会摸脉,“胸中了了,指下难明”。甚至有人干脆放弃脉诊。问两句问题就开方子,很容易误诊误治。

都知道脉诊的重要性,但是,

28部脉,种类繁多又容易混淆,想记住太难了!

就算背下来了,真到摸脉还是没有感觉,书中的描述和实际手感根本对不上!

回归古脉,大道至简

自西晋医家王叔和著《脉经》后,28部脉一直沿用至今,被称为“后世脉法”。

张玉林老师凭借临床30年经验,大胆提出回归到西晋之前,从源头入手学习古中医脉法的“10部脉”。

古脉法的特色:

1、只学古中医的10种脉象

不要小看古脉法的10部脉,它其实是后世脉法28部脉的源头,涵盖了28部脉的全部内容,却更加容易区分、简单好记

2、化繁为简、无需死记

课堂上,原本复杂的病脉,立刻变得简单、好学、容易掌握:

“脉尽管有很多种,但只分阴脉和阳脉。浮脉和沉脉是一对阴阳,滑脉和涩脉也是一对阴阳……”

“浮脉就只看脉位,轻取即得,没有别的因素;洪脉,就是一个脉体宽大,没有别的因素……”

这样的方法,是初学者的福音,这是更加单刀直入的脉诊学习方法;同时对临床多年、经验丰富的医生,又提供另一种思路,追本溯源……
每天20分钟,轻松学会脉诊

就在今年,资深中医专家张玉林老师,从古中医10部脉入手,抓住脉诊辩证的核心,为大家带来《古脉法24天实战营》直播课程!

视频资源截图:

课程视频截图: